華酒店旅客正在尋找什麼樣的奢華感?
餐桌上的心理學
從 Aman 到 Ritz-Carlton,奢華酒店餐飲不再只是服務的一部分,而是旅人療癒內在、尋找連結的關鍵場域。
滿足味覺之外,更是情感的對話
對當代高端旅客而言,一餐所承載的期待早已超越風味本身。
根據 Marriott International 在 2025 年 7 月發布的《The Intentional Traveler》報告指出,超過九成亞太高淨值旅客在選擇奢華旅宿時,會將「情緒療癒」「身心健康」與「文化連結」列為重要考量。這些需求,也逐漸反映在他們對餐飲體驗的期待上。
此刻的奢華,不在於食材的珍稀,而是那頓使人感到被理解的晚餐——一場不言而喻、卻深具共鳴的內在交流。全球多家頂級酒店也逐步轉向,以餐飲作為品牌情感敘事的核心,將情緒、節奏與記憶轉化為一道道細緻可感的設計。
奢華酒店餐飲的情緒語彙
東京安縵 Aman Tokyo 利用季節限定料理與清酒體驗,依循節氣設計出一種與自然同步的飲食節奏。新加坡嘉佩樂 Capella Singapore 的 Cassia 凱嘉中餐廳以粵菜作為情感敘事主題,品嚐間召喚生活記憶與文化溫度。The Ritz-Carlton Kyoto 的 Mizuki 懷石料理曾與獺祭等酒廠合作推出餐酒晚宴,藉由肅靜流程與有限光影營造出京都式節制。
這些實踐並非炫耀感官力,而是精準地回應旅人最細緻的內在節拍。
東京安縵 Aman Tokyo清酒體驗
餐桌,成為旅程的轉譯器
全球奢華酒店品牌不約而同地意識到——旅人真正尋找的,不是餐點本身,而是那份被溫柔回應的感受。
Six Senses 六善酒店集團在峇里、葡萄牙與布丹等地皆引入“Eat With Six Senses” 計畫,,將當地食材、永續農法與靜心設計融為一體,使用餐成為身心協奏的一部分。餐飲成為「情緒重整」的一環,而非單純生理需求的回應。
這些設計無一例外都不喧嘩、不張揚,卻精準捕捉高端旅人所需的內在連結——回到自己,連結他人,與世界重新同步。
阿曼傑格希灣六善酒店Six Senses Zighy Bay有機農場
被看見,不如被懂得
當奢華旅宿的餐飲開始從「展演」走向「回應」,餐桌也因此不再只是風格延伸的空間,而是品牌哲學的核心敘事場。
不論是 Aman 對節氣的回應、Capella 對鄉愁的詮釋,或是 Ritz-Carlton 對流動與靜謐的捕捉,這些看似微小的設計,正是頂級旅客感受到尊重與理解的方式。
奢華,不再關於昂貴或罕見,而是一場設計良善、感受得當的相遇。
The Ritz-Carlton, Kyoto_ 京都麗思卡爾頓日式餐廳「水暉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