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業,是溫柔的形狀
—資深醫美師李珮妤走過十年的醫美現場

李珮妤不是典型的醫美師。她更像是一位朋友、一位貼心的陪伴者,細膩觀察每一位客戶的需求與情緒,在療程背後注入更多關於理解、信任與等待的哲學。在Bri.的十年間,她見證品牌的成長,也參與了醫美產業邁向整合式照護的革新轉型。
從美容體系到醫療場域
「我一直在美容體系,但也熟悉診所環境。」李珮妤談起她的職涯轉折時,如此淡定卻清楚。原本居住在基隆的她,因家庭與育兒返鄉新竹,某個夜晚正在坐月子、擠奶時,半夜睡不著便上網投履歷,搜尋關鍵字「美容」與「診所」後,意外開啟了與Bri.的緣分。從診所助理做起,一年後轉為醫美師,她的轉換看似偶然,實則是多年經驗與直覺的累積。
更令人印象深刻的,是她參加面試時的坦率。「我跟林醫師說,我已經結婚、生小孩了,婚假產假我都不會再請了。」那是一種帶著自信與幽默的直白,同時也反映出她對職涯規劃的成熟與負責。她更補充:「至少用過我的人都會希望我再回去工作。」簡單一句話,道出過往累積的好口碑與穩健實力。

與診所共成長的十年
談及與診所共成長的歷程,李珮妤的語氣多了幾分沉穩與感觸。「我曾經也懷疑,自己適不適合這樣的工作模式。」她坦言,一般醫美產業往往被效率與業績驅動,在節奏快速的環境裡,她一度迷失了對「醫療」本質的想像。
直到來到 Bri.,她才重新感受到那份初心被召喚的感覺。診所創立初期,林亮辰醫師與同樣是皮膚科醫師的父親攜手看診,兩人皆秉持「醫療為本」的理念,即使資源有限,也堅持給病人最好的照顧、不計成本。「我記得那時候林醫師的爸爸還會幫忙看診,開立處方時,一包藥裡就裝了六七顆,」李珮妤笑著回憶,「我當時心想,這樣真的不會太大方嗎?」但也正是這樣毫不保留的對待病人,讓她深受感動。
而這樣的精神,也深深影響了林亮辰醫師。「林醫師常說,他從小看著父親診治病人,耳濡目染的,不只是醫術,更是一種對人的尊重與責任感。」這份價值觀,也成為Bri.診所文化的根本。「那是一種把病人真正放在心上的做法,是我留在這裡的原因。」李珮妤感性地說。
從診所草創期的「一人身兼多職」,到如今團隊擴編、分工明確,她見證了診所從個人品牌走向組織化發展的過程。更難得的是,林醫師不僅為個人累積聲望,更不吝於培養團隊,他常說:「有一天我可能會倒下,我希望體系可以自己運作。」這份遠見,也讓李珮妤更加堅定與Bri.一起成長。


把每一位客人都當作家人
「我把每一位客人都當作家人。」這句話,是李珮妤接待工作的核心信念。身為第一線與顧客接觸的醫美師,她更重視的是長期關係的建立,而非一次性的推銷。「我會告訴客人,家裡的保養品先用完沒關係,不急著買新的。」這樣的態度不僅贏得了顧客的信任,也讓她在工作中保有初心。
隨著醫美市場愈發蓬勃,消費者對療程效果的期待也日漸升高。但李珮妤始終不願誇大承諾。「我很少拿DM照說故事,因為那些都是萬中選一的成功案例,不能保證每個人都一樣。」相反地,她更喜歡引導顧客閱讀林醫師撰寫的部落格,從基礎機轉理解療程原理,建立正確的預期與心態。
「療程就像減重,不能期待吃一天就瘦下來。」她形容皮膚照護是一場長期抗戰,需要耐心與理解,也需要誠實與溝通。

與品牌並肩前行的核心推手
 除了接待與諮詢,李珮妤也是診所多項專案的核心推手,包括:新儀器的引進測試、KOL 合作的溝通、甚至協助臨床研究發表,「我們自己會先試打,記錄恢復期、痛感、適合的數值,再看怎麼與療程搭配。」她笑說這些測試常由自己與同事親自上陣,「測過十次以上,我才敢推薦給客人。」
過去曾任職彩妝師的她,對於藝人與KOL的需求也格外敏銳。在安排合作前,她總會花時間研究搜尋對方的所有公開資料,掌握不能觸碰的敏感話題與品牌關係。「這樣對話才不會出錯,也能更精準地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誠意。」
而最令她投入的,莫過於診所這兩年展開的臨床研究。「現在的消費者不再只看醫師名氣,而是看數據與實證。」她提到,越來越多來自科技背景的新竹客人會主動詢問是否有發表過的期刊、研究數據。「這也是我們願意花時間做研究的原因,因為希望讓客人看到的是經得起驗證的成果。」

從照護到共感 一位醫美師的日常與信念
陪伴顧客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,都是她最深刻的收穫與成就。有時是青少年走過長年痘痘困擾,在治療一年半後終於獲得自信;有時卻也會遇到治療中斷、效果停滯的挫折與誤解。
她提到曾有一位十幾歲的弟弟,原本膚況穩定改善,卻因生活作息混亂、保養中斷,再度復發,甚至讓家屬忍不住脫口而出:「怎麼又長回來了?」面對這樣的情況,她感到無奈也心疼,「其實那段時間他沒有乖乖治療,也沒繼續回診,但我完全能理解青春期的倦怠和情緒。」她選擇用一種輕鬆的方式陪他面對現實。「我對他說,如果你真的不想繼續,也沒關係,療程不限時間,等你想交女朋友再回來找我。」李珮妤笑著回憶,沒想到這句話竟意外觸動了少年的心,他之後真的回來了,也變得積極配合,膚況明顯改善。
「有時候是陪伴,有時候是提點,總之,我把他們當家人,也希望他們能好好照顧自己。」她說。對她而言,美的追求不是壓力,而是每個人與自己的關係逐漸修復的開始。


她也提到,整合式醫療正在改變整個醫美產業的樣貌。「不再只是單次療程,而是長期的規劃與生活習慣的改變。」但她也提醒:「醫美不能變成壓力。你想出去玩就出去玩,最多一年回來大保養一次就好。」
從診所助理到資深醫美師,從前端接待到臨床研究,從陪伴顧客到參與品牌推進,李珮妤走過了十年,始終以「照顧」為出發點,不斷擴展自己的角色與責任。對她而言,醫美的核心不在於改變外貌,而是陪每個人慢慢走向更自在、更接納自己的樣子。
「沒有人是完美的,但如果你能學會包容自己的不完美,那就是最好的開始。」她微笑著說。
真正專業的醫美師,是像朋友一樣,溫柔地陪你一起慢慢變好。


資深醫美師李珮妤:「與其說是醫美師,我更像是一個陪著他們慢慢變好的朋友。」